俄羅斯總統普京今明兩天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普京多次訪華,但這一次尤其受到關註。中俄在東海上的聯合軍演也是今天開始,此外中俄將進一步商討天然氣合作大單,另有約40個其他協議待簽,這一切使普京此訪“沉甸甸的”。
  西方媒體幾乎都側重談了中俄美“大三角”的特殊地緣政治維度,賦予中俄進一步走近不尋常的意義。這顯然是華盛頓和西方不太願意看到的,中國國內一直有一種觀點,西方的這種不悅值得我們重視,因為它有可能導致中國同西方的疏遠。
  這種擔心往往混同了國家間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中美俄是三個人,中俄的突出走近一定會傷害雙方各自同美國的關係。但當這是三個大國時,就是另一種邏輯了。
  簡單而言,中俄只要不結盟,在當下國際政治環境下,兩國走得近些,只會增強它們各自同美國和西方發展關係的能力。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走到今天,對美國在戰略上排斥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都形成了牽制。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不是為了對付美國和西方設計的,它是兩國利益結構契合的結果。西方的壓力推動了兩國對這種契合的發現和珍惜。中俄之間並非沒有問題,中俄形成政治互信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歷史記憶複雜,此外兩國都有主張“向西看”的力量。
  有人認為中俄也走不了“太近”,這或許有一定道理。事實上兩國對彼此關係的戰略考量都是清醒的,普京不久前回答民眾提問時明確表示中俄不會結盟,他的這一說法也是中國高層和外交界的基本認識。中國學界普遍性的看法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恰到好處,讓兩國都感覺“舒服”。
  中俄走近不具有對第三方的進攻性,但它對兩國相互支持對方維護本國的戰略空間,避免受到外部壓力的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中俄關係基本排除了外部力量實現“包圍”其中任何一方的可能性。
  中國近年來從未面對過中俄走近影響了我們同美國關係的現實問題。大概沒有誰能指出中美的哪一個衝突是由於中俄關係引起的。從俄羅斯的角度,情況差不多。
  因此我們沒必要擔心中俄走近會令西方“議論”或“不高興”。它們高不高興隨它們好了,重要的是它們不可能會因此而與我們疏離,相反它們會因此更關註我們的態度。
  在重視中俄關係的同時,中國也需保持一份坦然和淡定。中俄友好是雙方的需要,而非哪一方的“剃頭挑子一頭熱”。隨著中俄交往的增加,交融利益的擴大,中國一定要在這當中保持對己方利益的正常堅持。中國不應對此有顧忌,中俄友好關係需要能承受國家間常見的利益博弈,中國對此應坦蕩接受,切不可讓這種關係被“寵壞”。
  中俄關係當然包含了外交和戰略上的側重,但它首先應是“自然的”,而非一開始就是“刻意人造的”。自然的中俄關係,生命力會更強,兩國維繫它也更輕鬆。中俄冷戰後的戰略合作恰是這樣逐步形成的,保持這一健康性,是理性和智慧的選擇。▲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18dwpm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